» 您尚未 登录   加入 | 社区服务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落魄人论坛 -> 情感驿站 -> “以茶代酒”典故的最早起源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以茶代酒”典故的最早起源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红色辣椒
4 级别:管理员
头衔:

性别: 保密

功勋:水龙王 11985篇
精华: 0
威望: 11987
财富: 119031 金币
贡献值: 0
在线: 1648(小时)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注册时间:2013-05-29
最后登录:2016-09-2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以茶代酒”典故的最早起源

红色辣椒 说:
自古至今,中国人的日常社会交往中,离不开吃饭和饮酒,对中国人来说,似乎是“无酒不成席”,无论是现实日常生活中,还是古代或现代影视文化作品中,主宾席间“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把酒言欢”是最为常见的情景,而在此过程中,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形是:客人由于某些情况不能饮酒,而又需要敬酒或主人提出敬酒,要求自己喝的时候,往往举起茶杯说:“以茶代酒”。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私家车辆的增多,人们开车外出参加社会活动增多,为了保证自身安全,不能饮酒的情形增多,“以茶代酒”这种方式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那么,“以茶代酒”的典故是来自什么年代呢?

  据《三国志》记载:吴国君主孙皓“密赐茶荼以代酒”,为“以茶代酒”之典故。公元252年,吴太祖孙权病死,传位于子孙亮,后宫廷政变,孙亮之兄孙休上台。孙休临终时,遗诏儿子做接班人,任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两位“顾命大臣”嫌孙休儿子太小,改立23岁的“长君”孙皓为帝。

  孙皓初立时,抚恤人民、开仓赈贫,后变得专横残暴,终日沉浸于酒色,从而民心丧失。孙皓好酒,经常摆酒设宴,要群臣作陪。他的酒宴有一个规矩:每人以7升为限,不管会不会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须见底。群臣中有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韦曜原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故孙皓对韦曜格外照顾。看他喝不动了,就悄悄换上茶,让他“以茶代酒”,不至于因喝不下酒而难堪。

  从以茶代酒的故事起源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由于韦曜并不能喝酒,但又必须履行端杯的形式,因此,采取了这种折中的办法,这也是国人的灵活性和变通性的生动例子。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过度饮酒都容易让人失去控制,使人变得兴奋,容易做出不合乎常理的事情,导致酒后误事;而对于茶来说,更多地让人心静下来,如果人们的交往通过“酒”作为载体和实现方式,则多了几分豪爽和义气,而如果以“茶”来作为载体,则更多意味着“君子之交淡如水”,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更应该努力地借用喝茶的方式交往,用平常和平凡、平静的心去对待浮躁的人与社会,将是人际交往的另一种境界。


※ ※ ※ 本文为 红色辣椒 与 落魄人论坛 共同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 ※


[楼 主] | Posted: 2013-08-17 21:02 顶端

落魄人论坛 -> 情感驿站




沪ICP备13021411号-2
Powered by Hoothin and phpwind Code © 2002-9999

苏公网安备 32048202041629号

Total 0.011378(s) query 4, Time now is:05-05 04:29,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