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胡雪岩故居
|
|
|
|
红色辣椒 说: 胡雪岩,名光墉,号雪岩,幼名顺官,安徽绩溪人。著名徽商。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卒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享年62岁。他一生经历的年代是清末最混乱的一个年代,二次鸦片战争,一次太平天国。当时国难当头,混乱的年代。他只读过两年私塾,8岁开始给别人放牛,13岁时因为捡到一个装满金银财宝的包袱交还给失主,从而有机会来到一个杂粮店当学徒,从此,胡雪岩抓住每一个来到身边的机会,一步一步从杂粮行到金华火腿店,又从金华火腿店来到钱庄,他初在杭州城“仁德钱庄”做跑街,后因擅自借钱给官兵被开除后在湖州买卖粮食为生,后在杭州设银号,又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胡雪岩的一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当时一个非常小的钱庄的一个小伙计成长为红顶商人,主要源于他本身非常的聪明,人缘极好。有独特的经商之道,他在杭州创办的胡庆余堂国药号,睥睨一时,资金最高达白银三千万两以上,田地万亩。清光绪元年(1875年)胡雪岩助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有功,得到了左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从而收复新疆,从俄国人手里把这一大块地方拿回来。左宗棠力保胡雪岩二品,被慈禧太后论功赏胡黄马褂、晋一品红顶戴、紫金城骑马,封布政使衔,从而有了“红顶商人”的雅号。
胡雪岩在五十多岁时,走到了他人生最辉煌的顶峰。成为一名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然而,当时大清朝的两位重臣,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明争暗斗却越来越激烈,李鸿章发现,左宗棠之所以能为朝廷立下那么多的功劳,都是因为胡雪岩在后面的支持,所以提出:倒左先倒胡。此时胡雪岩为打破洋人对蚕丝市场的垄断,出巨资高价收购了大量的蚕丝,然而李鸿章的人采取了多种手段,将胡雪岩一步步逼入困境,同时,又设法把胡雪岩向外国银行贷款时,多加利息的事情抖落出来,慈禧太后得知后大怒。云谲波诡的慈禧蓦然翻脸,抄了胡雪岩的家。大厦顿时倾覆,树倒猢狲散,破家荡业的胡雪岩把所有姨太太都叫到面前,每人给了几百银子,让她们另觅归宿。哀怨凄婉的姨太太们,期期艾艾,潸然离去。胡雪岩最后只留下正房和九姨太,栉风沐雨,相守一生。前几年,一部【胡雪岩】电视剧红遍大地,描绘出他传奇的一生。1903年胡家无奈以区区10万两白银将豪宅抵债给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文煜,后又转让蒋家,此后日渐破败。
这一幅大约是他50岁时的画像,这不是他当时画的,这是由他的嫡孙、上海籍的一名著名画家胡耀光根据他的想象和揣测,以及他所见到的一些前辈人物得回忆而画的。那这个画像的可信度还是蛮高的。本身胡雪岩他自己的一些照片、画像没有保留下来。
进了胡宅“大门”便是轿厅,顾名思义这里就是当年来人停轿、落轿的地方。踯躅于此,仿佛看到当时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多少头戴花翎、胸挂朝珠、身穿官服的官吏来此拜会“胡财神”、朝野闻名的“红顶商人”,把一条小巷挤得水泄不通。当时连浙江巡抚也要在大门外下轿。
轩敞的轿厅门阔五开间不设门窗,上方正中悬挂清同治皇帝御书“勉善成荣”匾额,柱上有对联,显得富贵堂皇。这里的木材,全部都是用古银杏木建造而成,中柱近10米高,如此高大空敞,如此华贵气派,让任何一个进入宅门的人都先矮了一截。轿厅一角,置放八抬大轿。轿厅门楣,高悬金字大匾:“经商有道”,“承天恩赐”,“奉扬仁风”,“乐助好施”。作为一介商贾胡雪岩力助左宗棠有功,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这在清代是绝无仅有。真是富甲天下、富可敌国,连皇帝没能享用的东西他都敢享用。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这是胡雪岩故居轿厅柱子上的一副楹联,倒也说出了胡雪岩当初为人与经商之道。史料记载,胡雪岩“家素贫,年弱冠,入钱肆习贾事,以诚谨闻”。奸诈弄假,永远不会成就一番事业,从来如此。胡雪岩从一个钱庄学徒到一个富甲天下的巨贾,其原因与他的“厚”与“真”不无关联。然而,巨大的成功和财富,又可能使人热昏了头脑而变质。看胡雪岩故居如此赛王侯的奢华,挥金淫逸,纵情声色,已经种下败落的种子。果然,豪宅建成后仅仅20年时间,胡雪岩便因为经营失败,家资罄尽,死于忧惧与潦倒。有道是“富不过三代”,胡雪岩连一代也没有富到头。从历史大背景看,胡雪岩的衰败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以“红顶商人”谓之,就明白道出了他的致富途径乃是之间的权钱勾结,这既使胡雪岩能够迅速堆积起如山的财富,又使他不可避免地卷入肮脏的政治鸟窝。胡雪岩正是在李鸿章与左宗棠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中成了一个牺牲品。
过了轿厅,看到中轴线上这就是二门,讲的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是江南园林常见的砖雕门楼,上面“修德严贤”。门楼造型精致,砖雕细腻光润,色泽青灰,阴、平、浮、透、立,均有之。“修德严贤”这四个字是胡家家训,胡雪岩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既德又贤,德才兼备,可惜这栋豪宅是被胡雪岩去世不久后,子孙以抵债的方式抵押出去的,300万元白银建的,1/30的价格,10万元白银就抵债抵给了当时的一位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文煜,文煜可能没多少人知道,但是他的儿女亲家一说大家都知道了,就是李鸿章。因为李鸿章和左宗棠虽然都属于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但也是当时的一对宿敌。左宗棠性如烈火,李鸿章为人处世圆滑;两人为了镇压太平军事件争功,又在朝堂上吵来吵去,直弄到李鸿章打掉花翎;在对外问题上左宗棠是主战派,李鸿章是主和派。这两人性格迥异、利益倾轧、政治立场相左,看来天生就是死对头。胡雪岩搞定王有龄、何桂清、黄宗汉、蒋益澧等人之后,最终抱定的是左宗棠的大腿,他是左宗棠多年的经济后盾,他也因此得意发迹。可是偏偏被洋人搞怕了的老佛爷慈禧太后,到最后想要利用善于斡旋的李鸿章向洋人求和示好,由此李鸿章又发达了。得意后的李鸿章有意排挤左宗棠,要拿左宗棠的下属开刀,认定“排左必先除胡”,决心狠狠打击胡雪岩,便命邵友濂故意拖延胡雪岩的筹饷,逼迫胡动用钱庄周转金,然后盛宣怀趁阜康银行空虚之际,让人到银行提款挤兑,最终逼得胡雪岩摘去顶戴,破产而去。
至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胡雪岩的资产已达2000万银两以上,田地万亩。他耗巨资,开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安居工程。《清代七百名人传·胡光墉传》记载:胡雪岩修建“第宅园囿,所置松石花木,备极奇珍。姬妾成群,筑十三楼以贮之。”还有史料说他“大起园林,纵情声色,起居豪奢,过于王侯,骄奢淫逸,大改本性。” 2002年的五月.朱镕基参观了故居之后,鲜有题词的他也是深有感触写下了一段意味深长的题词:“胡雪岩故居见雕梁砖刻、重楼叠嶂,极江南园林之妙,尽吴越文化之巧,富埒王侯、才倾半壁。古云,富不过三代,以红顶商人之老谋深算,竟不过十载,骄奢淫靡、忘乎所以,有以致之可不戒乎。朱镕基 2002年5月偕夫人及爱女于胡雪岩故居” 读此段题词,寓意非常深刻,胡雪岩“财倾半壁”说的是他一个人的固定资产有清朝国库的一半。而“不过十载”,是说胡雪岩52岁搬进到62岁去世,前前后后也仅仅在江南第一豪宅里住了十年而已。
胡雪岩故居采用了我国传统宅第的对称布局。明廊暗弄,庭院天井,亭台楼阁,朱扉紫牖,雕门镂窗,假山叠石,小桥流水。紫檀、酸枝、楠木、银杏、南洋杉、中国榉无材不珍。中轴区为待客厅堂,由轿厅、正厅(即百狮楼)、四面厅组成;右边是居室庭院,由楠木厅、鸳鸯厅、清雅堂、和乐堂、颐夏院、融冬院组成,供成群妻妾居住;左边是芝园,其间有回廊相连,曲池相通。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清雅和谐。更有碑廊、红军石栏、小桥、水亭,款款用心,步步是景。园中假山下则建有国内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曲折迂回,巧夺天工。 整个建筑有十三楼,共33间厅堂房室,布局紧凑,构思精巧,居室与园林交融,建筑材料可媲美皇帝故宫,可谓更好发挥无材不珍。木雕、砖雕、石雕、灰塑彩绘,工艺高超,可谓无品不精。全部建筑用了整整三年时间,耗费3009万两白银,成就了我国江南晚清一处私家豪宅,其精美简直就是一所民间工艺珍宝馆。
穿过轿厅和小天井,来到正厅。正厅是胡府的主要建筑,正中悬挂 “百狮楼” 匾。看那紫檀木雕刻成狮子装饰的一根根栏杆,人们才恍然大悟。从导游的嘴里知道这是重大节庆红白喜事接待、宴请才取用的地方,显得堂皇而又庄严。楼上是胡母、胡雪岩及元配夫人的卧室,没有开放,不得而去了。见左右次间廊上檐柱之间都有靠背栏杆,别有一种富贵之气,同行者都少不了要坐上去试试,不要留下永恒。
延碧堂是故居内主体建筑。缓步登上延碧堂楼梯,可以想象胡雪岩当年一步步踏上来,该是何等得意和惬意。这座楼俗称红木厅,精美的门窗梁柱廊壁全由珍贵的鸡翅木构成。一楼是会客厅,二楼是胡雪岩卧室。据说他那张八宝床极尽奢侈,胜过皇帝的龙榻。
坐在胡雪岩当年的会客厅悠然品茶,品味胡雪岩的一生。生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的胡雪岩,“家素贫,年弱冠,入钱肆习贾事,以诚谨闻。” 在钱庄当学徒出身的他,办事勤快,能言善道。后经营生丝、茶叶、开办典当铺,开设阜康钱庄,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获得“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以及“江南药王”的美誉。他还经营粮食、房地产,甚至进出口军火。他为人忠厚,人情通达,眼光敏锐,手腕圆活,富有人情味和豪侠气。
胡雪岩的“五字商训”:天、地、人、神、鬼。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神为勇强,遇事果敢,敢闯敢干;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胡氏的“五字商训”,言简意赅,字字如玑,道出了一个大商家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显示了一代豪商的非凡魄力。虽是商训,胡雪岩的后裔却将其录入族谱,视为家训,以此激励后人:先做人,后做事。
胡雪岩故居门环,寓意"大权在握"。
胡雪岩故居最绝的是和乐堂那隔墙上的两扇徽州砖雕。外面用厚厚的陈年石灰封着,什么也看不出,躲过了战乱,避过了“破四旧”。根据图纸和史料,这墙内有宝贝。如何让它重见天日?可难啦,不能敲,不能挖,不能刮。有人急中生智,用缝被子的大号钢针,往墙上的老石灰里扎,松软的就扎进去,坚硬的就手下留情。就这样一针一针又一针,硬是在粉末里一点点地露出庐山真面目。
文物专家细看过后,说这两扇徽雕非常稀罕,且保存完好,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极高。这两扇徽雕,构图饱满,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这画面,有松柏,有官人,几只蝙蝠附着祥云,展翅朝人而来。我知道这寓意“福从天降”。这画面,前有一马,侧立两童子,一人持瓶,一人上鞍。我明白这寓意“平安出行”。
下面是一幅砖雕,鸾凤和鸣图,非常的精美,讲的是夫妻和美、富贵的意思,这个砖是经砖,是产自当时苏州专门制作进贡给皇室用砖的作坊,经砖的成品数量非常少,这种雕刻叫做镂空雕,是砖雕中最难的一种。
转 |
|
|
 |
|
|
※ ※ ※ 本文为 红色辣椒 与 落魄人论坛 共同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 ※
|
[楼 主]
|
Posted: 2013-09-29 14:12 |
| |